我国牧草种子生产的发展与现状
新中国成立初期,我国是“家家种田、户户留种”.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式。为了适应农业合作化的需要,各地逐步建立了以县良种场为骨干、公社良种队为桥梁、生产队种子田为基础的县、社、队三级良种繁育体系,种子工作实行自繁、自选、自留、自用,辅之以国家调剂的“四自一辅”的方针。这种方针和体系虽在当时条件下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,但仍然没有摆脱自给自足的封闭式农业经济的范畴。生产队既种田又留种.萦育制种零星分散,隔离条件不完善,技术力量差。
因此很难保证种子的纯度和典型性,随着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进展.对种子的质和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1978年国家决定实行“种子生产专业化,加工机械化、质盆标准化和品种布局区域化,以县为单位统一组织供种”的种子工作方针,简称种子“四化一供”。
新中国成立初,虽然在全国建立了20多个草籽繁殖场.但由于对牧草种子生产对气候的特殊要求的认识不足,有些草籽繁殖场的地区选择不太合理.其产量始终不高,严重挫伤了种子生产者的积极性.我国牧草种子的生产在zo世纪so年代初才开始起步.经过多年的努力,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。1989年全国有牧草种子基地33万hmZ,年产牧草种子2.5万t.到2005年全国专业的牧草种子生产田产量保持在7万-.9万t的水平,其中豆科的首情、禾本科的多花黑麦草和披碱草是主要的生产草种。
我国牧草种子生产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.南方部分省市主要生产黑麦草和一些热带牧草种子.西北、西南堵省区是我国皿耍的畜牧业生产墓地,山于气候、生态条件的多样性.所产牧草种类车富.其中砚科牧草包括紫花首摺.红豆草、沙打旺、毛若子、草木梅和三叶草等.禾草主要为老芒麦、燕麦、苏丹草、多花黑麦草、多年生黑麦草和鸭茅等。在发展畜牧业生产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
甘肃省气候千燥、温差较大,有利于牧草种子生产,商品草籽除紫花首拾、草木杯外.还有披碱草、老芒麦、红豆草、箭苦豌豆、燕麦等。并且自1983年以来甘
肃省投资先后在通渭、民勤、永昌等地共建紫花苔蓓、白花草木择、红豆草、沙打旺、红三叶、老芒麦等草籽萦殖基地20处,面积1 900 hm8。到2005年,甘肃省收草种子产且和种子生产田面积居于全国首位,年产量达到3万^-4万t.种子田面积近8万hm吕。.
草地畜牧业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体产业,畜牧业种子工程是内豪古自治区“双
增双提如的战略基础工程。所以.生产量多质优活合该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良牧草种 贵州省牧草种子的引种、评价、推广利用和生产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,1982年在威宁县成立了新合草种场,1983年贵州与新西兰合作建立了贵州独山牧
草种子场,标志着牧草种子生产已成为一个新兴产业。贵州省牧草种子的生产区域主要在该省的西部、中部和东部.在西部主要是以威宁高原站、新合草种场为
主,生产白三叶、多年生黑麦草、多花黑麦草等草种.在中部主要是以惠水水泡冲草畜示范基地、长顺柜子大坡草场、龙里飞播草场为主,生产白三叶、多年生黑麦草等草种.南部贵州独种场是我省最大的草种生产基地,生产红三叶、白三叶、多年生黑麦草、鸭茅等草种。贵州牧草种子生产面积从1980年开始扩大,1985年草种
地达到1 433 h耐.种子产是274 t,仅威宁县就收草种200 t.此后受市场变化等
因素影响致使草种子生产变化很大。1994年全省种子生产面积为333 hm2,生产牧草种子95 t.平均产It多花A麦草为6 000 kg/hm'、多年生m麦草600 kg/htn=,白三叶195 kg/h耐、红三叶300 kg/hm',据贵州省畜牧局统计资料.2004年全省草地建设对各种草种的需求盆是3 000 t.而全省草种生产且不足100 t.且只有多年生黑麦草和少盆的白三叶及一年生黑麦草,其余都是从美国、加拿大及新西兰等国家进口的草种.